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強力募集!















這個活動到5/15就結束了。

完工之後我還一直不想面對有關人員進駐的事情,但沒有想到時間過得很快。再不進去住這個作品大概就要無疾而終,所以我想乾脆找大家一起去住一晚吧。

在那之前我想先說一下我想像的情景:一群好友開著幾台車,上面載著行李和腳踏車,到了露營場地租現成的帳篷;傍晚的時候一起去羅東夜市吃點甚麼,回程的時候買些啤酒和零食回到營地;要是天氣很好我們就看著星星邊聊天到午夜,天氣不好的話我們就不睡帳篷找個民宿住了。或許還可以打個露天麻將甚麼的。露營地有熱水可以洗澡,一個一個隔間還可以邊洗澡邊聊天。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興趣呢?

我的打算是4/30~5/1那個週末。一來似乎有聽說5/2要補假,二來5/8是母親節(而且我好像要去金門大學評圖),再隔一個禮拜帳篷就要拆了,所以等不到阿吱回台灣的樣子...

如果想去的朋友就在這篇文章留個言吧,我來看看帳篷的數量。然後大家一起祈禱那天天氣會不錯。

@thecarol 有RT是表示要去的意思呴?


--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武荖坑的一日自然

第一次造訪武荖坑,是在今年的一月,好冷。
我夢想中的武荖坑,應該是個很適合郊遊踏青的地方,
而不是冷到要把外套不斷拉高,卻仍感覺到冷風颼颼的地方。
這一回合,武荖坑讓我失望了。(好吧,是天氣讓我感到失望)

還好三月再度前往,遇到了晴天,這地方總算在我心中扳回了一城。
來到的這天,太陽很大,還算是個舒適的天氣。
可能是遇到平日,校外教學的小朋友很多,四處都有學生跑來跑去。
透過帆布看這些人,其實蠻有趣的。
感覺中間隔了一個距離,但所有的人卻還是立體而具現。

帆布外的景象也是十分吸引人。

漫遊在武荖坑這個充滿綠地和藍天的地方(當然要天氣夠好),
其實不管是走到哪裡,都能夠感覺到放鬆的氣息。

我沿著人行步道一路而上,可以遇到綠博此次展覽的許多館。
略陡的步道,走起來倒還不至於吃力,不過路上的行人有時來去〝衝衝〞,
自己要注意自己的步伐,小心別受傷了。
每個館大致上都有進去走走,看看這次展覽的東西,也還算有收穫。

令我十分驚豔的,還有下山時,沿著武荖坑溪畔緩慢而行獲得的感動。
很久沒有看到清澈見底的溪水了,不是每個地方都能擁有這麼乾淨的溪水,
上一次接觸,是在花蓮慕谷慕魚,對於這樣舒服的、清涼的溪流,
總是毫無抵抗力,就算是站在岸邊遠遠的看上一眼,也會覺得身心舒暢。

天氣好,真的頗適合來到武荖坑走走。
光是漂亮的武荖坑溪,就值得了。

如果結束了這邊的行程,也不妨到香和牛排,
享用存在於小時候記憶中的夜市牛排。
牛排在燒熱的鐵板上滋滋作響,敲下的蛋也被鐵板煎的焦香,
也許並不是真的好吃到什麼誇張的境界(但也很不錯了!),
可是那是一種回憶的味道,
所以,有機會也去試試吧!


s.w.L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武荖坑宅男的一天

經過很久的交涉,武荖坑的藝術家終於讓我留在這裡過夜,這間套房設計非常特別,而且屋頂會漏水,所以我必須撐傘完成我的部落格記事,或許這樣的姿態也是藝術品的一部份吧。這裡的民眾非常友善,會主動來探頭探腦並且合影留念,並關心地問我:「你是正常人嗎?」之類的問題,我發現被視為異類後往往會得到更特別的照顧。沒想到宅男也會有高人氣,這也要歸功於藝術家及綠博的創意。

PT.L 寫於2011.3.28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2011-04-08


















許久沒有開 RSS Reader

可能因為裡面訂閱的都是和論文有關的資料
所以計劃書評審之後沒有甚麼心情看看他

中午開了他一下想要 mark all as read
發現 old boy 好友OB的 blog feed 上面有些熟悉的字眼

昨天宜蘭蘇澳的帆布店黃老板用簡訊告知
新的帳篷已經做好了
今天下午要去和他提貨
趁著18:00 休園要來搶修

祝我好運吧
聽說下禮拜尾款都要進來了
這是真的嗎?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朱百 2011-04-01 維修進度回報

昨天去了一趟蘇澳


看到現場的時候心都涼了一截

屋內的玻璃+木板本來有兩片
被拆掉了一片
屋內破掉的有稍微清理一下
但不是很仔細
很多角落都有大概5*5cm的玻璃碎片

帆布的拉鍊是開著的狀態
因為洩水不良的關係
主辦單位竟然在上面開了一個小洞讓水流出來
電話中主辦單位一直說因為積水的關係
帆布變形很嚴重
所以在上面開了一個洞讓水可以洩掉
但想了一下
這樣水不就會洩到屋內了嗎?

現場看了一下
變形並沒有像他們說得嚴重
而是「那本來就是這樣的」

總之
帆布破了個洞
玻璃也被打破了
該是我修復一下的時候

昨天找了蘇澳當地的帆布廠商
中山路一段75號的黃先生
去現場看了一下
他給了我一些建議
當場就修正之後重作了一套
簡稱 透明帆布2.0 噗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70-48 如果沒有交涉成功

黃先生剛好工作有空擋
所以昨天開始進行2.0 的製作
預計下週三可以完工

在他的店旁邊發現了蘇澳火車站
中山路是蘇澳最繁榮的地方
比起冬山或是蘇澳新站
這邊的生活機能比較強
而且還發現了機車行 或許也可以找到租車處
有後續消息再和各位報告
或許從台北坐火車到蘇澳站換機車
也會是一個新選擇

屆時還請各位朋友繼續支持


朱百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朱百公告一下 2011-03-31

(本來想)如果有部落客想要去住了
或許春假會是個好時機
但看來春假之前活動都要暫停了...

這幾天承辦單位接到主辦單位的通知
說帳篷裡面的反射玻璃被打破了
用來掛帳篷的繩子斷了
童軍繩斷了實在是很不可思議

總之這幾天可能要去一趟來修理

部落客要去住的話
共同編寫的文章可以加一下 “共同創作” 的tag
方便反向連結


朱百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必看] 行前說明

首先很感激一切,終於弄完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這個部落格了,不過我想讀者應該都是我身邊的朋友們。在完工之後,我想先寫一篇行前說明,交代一些瑣事。

先說說這到底是個甚麼東西。宜蘭綠色博覽會今年有公共藝術的設置計畫,剛好學校的長輩兼好友是策展人,他就邀我參展。以往做的公共藝術和這次的經驗很不一樣;以前大概還是偏重介入參與或地景設計,這次是第一次和一堆職業藝術家們做看起來像地景雕塑的東西。這個作品主要是希望透過部落客的參與,共同紀錄地方的一些小事情,因為共同編寫讓地方感可以在過程中有一點點書寫的雛形。當然可以這樣理解:參與部落客的所作所為都是憑著部落客技藝所編織的行為藝術,我說過,用自己的眼睛挖掘地方的細節。

於是有個住宿的構想。地方當然是這個作品的重點,在意象上和帳篷、露營、星光等視覺的元素做結合,是希望參與的人們可以待上個一兩天;相較於一日遊的行程,時間拉長有助於深度旅遊的可能性。這樣的部落格書寫或許可以建構出這個生活圈裡「一日生活結構」的可能性。

這段時間在這裡施作的觀察,這裡的地理位置其實是尷尬的。武荖坑其實離蘇澳新站、冬山車站都不遠,但是交通有點不方便。工作人員騎腳踏車從營地出發到冬山的 7-11 大概是10分鐘,離冬山主要的商業活動也差不多是這個距離;騎腳踏車在這裡漫遊是可能的,不過可能得自己把腳踏車載過來。冬山火車站是一棟很有特色的建築物,鐵路西側就是冬山主要的生活圈,短短幾百公尺就可以走完的小街,卻有公部門介入的造景計畫。路上小吃很多,其他藝術家的三餐幾乎都是在這裡解決的。比較像是個生活的街道。

再往北走就會到羅東,開車大概十幾分鐘吧。那邊就好玩了。羅東夜市的羊肉麵、諾貝爾,有體操隊的公正國小都在那邊。

營地往南開車約五分鐘可以到蘇澳市區,相較於冬山是一個比較大的聚落,吃的東西也很多。沿路上有陡峭的岩石山壁、鐵路、水泥廠等地景,個人覺得風景不錯。要是騎更遠一點可以到蘇澳港看看,再過去一點就是南方澳漁港,上禮拜和我弟開車過去看了一下,有很多漁船和海鮮,當然有幫忙料理的攤位。

從地理關係大致說明一下周邊可以去看看的景點。這是一種觀看地方的尺度,範圍更大的來想這件事情,或許可以以營地做中心來玩整個大宜蘭;這時候礁溪的蘭博、宜蘭市都可以去晃晃,這一個月很密集的去宜蘭,覺得宜蘭是個可愛的地方。他們自豪於自己的食物,和台南人有的拼。

參與的任務說明完了,接下來是一些生活上的細節。武荖坑的營地本身是個露營區,所以可以租到睡袋、絕熱地墊這樣的東西。路口有一家雜貨店+民宿,牙刷牙膏、肥皂毛巾、泡麵飲料香煙這裡都買的到,要是住一住帳篷不舒服還可以趕快到雜貨店樓上租一間房間(但也不是挺享受的...)。營區裡面有廁所、盥洗間,離我的透明帳篷步行約一分鐘,肉眼就看得到。

原來和主辦單位說好要在帳篷裡放電源的事情也因為發電機聲音很大、現有的電源很遠被我拿掉了,所以要帶夠電源。中華電信的收訊還不錯,有穩定的3G,而且看起來流量也沒有超載,不過綠博開幕之後會不會像簡單生活節那樣大塞車就不知道。

「來去鄉下住一晚」這個節目每次都會讓藝人拿著要去地點的郵遞區號,關於這一點我有點想搞敗做一下。如果想要參與的朋友可以在twitter上DM地址,我可以寄一個簡易的武荖坑求生包給你們,裡面會附上一張郵遞區號,還請和他合照後再出發。(笑)

既然是個網路上的社群串聯,想參與的朋友還是多多利用這邊提供的網路工具報名預約吧 (?) 。如果到時候沒有人要去,我想我就把這邊當作自己的實境秀一個禮拜去個一天好了 (?) 。


2011/03/17 勘誤
蘭博在頭城不是礁溪,是因為每次都在礁溪交流道下所以寫錯嗎?

寫於完工後的工作日誌

我好像是 2/25 提博士論文的計劃書評審
然後帶著很不好的心情
在 2/28 開始計畫著要開始動工
把圖重新畫了一下
一些沒有想到的細節想一想

我的博士班同學駱又誠是 3/06 結婚的
那天早上我開車到宜蘭五結的木材行訂木料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70-48 如果沒有交涉成功

木材行老闆人相當親切
品質好 可以定製木材尺寸
電話:03-9508847

訂了木材之後
把車開到蘇澳新站停著
然後搭火車去花蓮參加婚禮
和老師喝了一些酒
頭暈暈的回到宜蘭拿車
在火車上睡了一下
醒來之後精神挺好

回到宜蘭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
繼續開著車找五金
台九線往北 還沒有到羅東
有幾家五金行週六還有開
但是週日就沒有了
推薦一家叫做大師父的五金行
當晚住在承辦單位幫我們租的民宿
非常想回家

3/7 一早就醒來了
開著車去蘇澳市區吃早餐
回到武荖坑大概是九點
一個人開始準備工作
從倉庫搬發電機、(沒有電鋸的)電鋸台、空壓機等
沒有帳篷 當天又是宜蘭難得的大太陽
一下就晒傷了
提供電鋸台的技術總監沒有把電鋸放在電鋸台上
替我準備的斬斷機是砂盤的
想要用來鎖木頭角料的木螺絲有10公分長
現場提供的氣動工具也鎖不進去
一直沒有甚麼進展直到集智館林小姐來到宜蘭幫忙

6cm*6cm*12台尺的柳安紅木角料我一次只能搬一支
外框一個六面體就是12支
工具不良 人手不足
這一天做了兩次最後都沒有把外框立起來
最後很傷心的回台北(本來想要繼續做到禮拜二的...)

回到台北之後就趕快把工作發包了
本來想省點製作費來買ipad
後來想想真是太天真了
最後找到我的裝潢老搭檔
打電話去喊救命
3/8 開車去大武崙的工班家裡討論了一下施工的細節
暫時鬆了一口氣

3/10 四個木頭底座完成,晚上去汀州路拿了訂做的透明帳篷
3/11 木頭內框大致完成,等著到現場組裝。

原定 3/12 要進場組裝
但是工班挪不出時間來
3/13 和裝潢老搭檔去現場看了一下狀況
約了 3/15 進場組裝(聽說 3/14 是好天氣)
看現場的時候其他的參展藝術家都很替我擔心
3/16 要驗收 但我14號那天現場還是只有一堆做壞掉的廢材

3/14 晚上11點抵達武荖坑民宿
洗了澡還備了課
大概一點多就寢
3/15 早上七點半起床
8:30 工班抵達
四個人弄了五個小時結束
這一天武荖坑下著雨
我的工作服到內褲全部都溼了
下午又開始降溫
中午送便當的遲到一個小時
木工師傅看著我說:要是是別人,今天應該會直接休假。

我只能說
整個過程看起來很簡單
但是相當慘烈(完)

photos on flickr

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作品說明(白話文)














(之前的作品說明是送交計劃書的版本,有推友表示文字艱澀難以閱讀,在此翻譯成中文。)

對我媽媽來說,旅遊大概就是在遊覽車上唱歌、和朋友聊天,到了定點下來走走,拿出兒子買給他的數位相機拍拍照留念,之後被導遊帶到「附設公廁」的名產店買買東西,然後就回到台北家裡。套裝行程沒有什麼不好,至少是個很有效率的選擇,但是在這樣的機制裡,人們並不是用著自己的眼睛認識「地方」,而是透過一種轉述:由一群經驗老到的人帶領著,他們知道這個區塊有什麼地方非去不可、知道有什麼東西一定要吃吃看。我們可以說,套裝旅遊蘊涵著一種「敘事」,像是把地方當成起承轉合一樣的安排著,而跟著遊歷的人們,像是看著導遊編纂的小說或散文一樣;隨著他的思緒來認識地方。

「來去鄉下住一晚」這個節目對我來說是個特例(當然我也覺得「大口吃遍台灣」的阿松黝也有相同的特質)。旅人們漫不經心的在鄉間走著,隨意的攀談,用一種隨興的速度在經驗著地方;他們吃著當地人吃的東西,和漁夫一起上船,和果農一起採收,住在這些人的家裡。即便這是個戲劇和剪接後的效果,但是對於在電視機前面的觀眾而言,這是一種更貼近生活的憧憬;一種讓自己脫離自己現在生活的想像,每天上班下班、開車停車、午餐時間想著公司附近的東西都已經吃膩了,而透過旅人的眼睛,我們看到另一個世界的人們過著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也羨慕著旅人們得以體驗那樣的生活。

回到「敘事」。節目中旅人們的眼睛與身體行經的地方,用著他們的身體串聯起來,是一種鬆散的結構;不像套裝旅遊這麼匆促,而且地點、路徑特定。人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和地方相處,學習和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事物接觸。我很羨慕有些藝人可以在漁船上吃到「漁夫餐」,然而在台北這樣的地方,我們充其量可以衝到富基漁港吃海鮮,但我們和海的關係就不如漁夫親密。

這個作品在這樣的情境下被產出。這是今年2011年宜蘭綠色博覽會的邀展作品,參展藝術家被告知要選擇一個空間中的軸線來進行創作;當時我想,同行的人們對於當地素材的掌握應該都比我熟練許多,在作品差異性的考量下,我選擇了自己的專業「都市」作為創作題材。

放置在展區的空間裝置,其實是一個視覺上的象徵物。他表明了參與共同創作的人們夜間最後的歇腳處,也因為這樣,這個歇腳處其實同時「濃縮」著這些人在白天步行旅遊、探索地方的實質「內容」。節目中的旅人花了更多時間在找尋住處,而這個歇腳處成為一個最安穩的後盾:在被告知有個住宿的地方,他們更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探索地方、發現更多讓觀眾脫離真實生活的事件。

於是有了這個共同編輯的網頁。作品處將放置有這個網頁網址的貼紙,讓人們自由提取;透過共同編輯部落格,每一篇文章都將是一個特殊的觀點,他表達了每個旅人對於地方的觀察,我也期待他呈現有關地方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至於是不是真的要在這裡住宿,我想這會是一個很新奇的體驗。住在一個透明的帳篷裡,看著星星、聽旁邊武荖坑溪的水聲、草地上的蟲鳴,或許有些營火的細微爆破聲;騎著單車的人在這裡住宿,愛車的影子在燈火下搖曳著,配點啤酒和鹽酥雞,利用自己帶來的AP和現場提供的110V插座把當天的旅遊經驗上傳一下,在沒有什麼光害的地方看著天空入眠,聽起來好像不錯?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作品說明



















「來去鄉下住一晚」說明了對於外來者對於地方經驗橫向串聯的可能性;相較於套裝旅遊,部落客/漫遊者的眼光更加貼近人群與人群所表徵的生活經驗,並用一種閒適的速度閱讀著地方空間。與居民的住宿「交涉」與「一飯一宿的恩義」作為回報是旅遊最終的目的,建構了外來者與地方、地方居民、生活方式、地方物產之間的緊密關係,也透過紀錄的觀點說明了漫遊的價值。
『萬一交涉沒有成功怎麼辦?』說明了一種處境:漫遊者的城市觀察受限於番組(節目)的目的性而捨棄了更多有關地方感的細節與互動過程。本作品的形式提供了最佳後盾,讓部落客/漫遊者無後顧之憂地探索地方;在旅途的最終點將自身放置於大地之間,體驗星空、河涓、蟲鳴。並透過社群媒體紀錄傳播,以回饋大地收容、撫慰旅人的恩惠。


上週冒雨場勘











[後台文] 給各位收到共同編輯邀請的各位

大家好
謝謝也歡迎大家參與

這是宜蘭綠色博覽會的公共藝術作品之一
我一開始的想法
是利用資訊與社群推銷地景
於是做了一個小帳篷
可以找一些人(尤其是部落客)輪流住在裡面
然後共同編寫這個部落格
希望可以透過遊記的方式產出一些周遭的地理資料

帳篷當然是一個視覺的焦點
但是只是個象徵物
這個作品真正的內容來自於地點的資訊
有點像是台南謝宅
人住在裡面 有個facebook 好像房子會說話一樣
我希望透過作品 能讓武荖坑說話

部落客們擁有的技藝
自然是觀察與書寫
每個人所擅長的媒體都不同
在這邊我希望會有不同面向的紀錄與紀錄方式
用mashup再回到這個頁面

本來希望參與的部落客可以拿一點車馬費
但是預算下來之後 好像不是很樂觀......

所以被發到通告的各位
當然也可以不要參與啦XD
但還希望給我多一點指教以便改正


朱百
想到什麼就會再加上來

我要報名



報名請按這裡

地理資訊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70-48 如果沒有交涉成功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70-48 如果沒有交涉成功

歡迎使用者加入更多資訊
並共同制定編輯規範於本文留言處

發展過程 2010/01/16



270-48 如果沒有交涉成功
空間裝置
270cm*180cm*296cm
金屬方管銲接、夾板、防水塗料、透明帆布、鋼索、拉鍊、紗網、鏡子、PVC背膠輸出。










  1. 於展期常設 110V 電源一處:提供部落客筆記型電腦、手機、行動電源、3G行動基地台等共同創作工具充電使用。
  2. 開放夜間部落客住宿。












於2010/01/16上傳
並將提出修正後更新